2011年5月1日,随着美军海豹突击队的破门而入,臭名昭著的恐怖分子奥萨马·本·拉登在巴基斯坦的亚伯特巴德别墅中被击毙。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和第五任妻子阿玛尔正待在卧室里,本·拉登发出最后的指令:“别开灯!”这是他命运的终结配资交流平台,也是“基地”组织的覆灭。
本·拉登,1957年出生在沙特阿拉伯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穆罕默德·本·拉登是沙特一位著名的建筑业巨头,凭借与沙特皇室的关系,成功建立了庞大的商业帝国。作为家中一员,本·拉登享受着优渥的生活,衣食无忧。然而,尽管他来自富裕家庭,他选择了与大多数兄弟姐妹不同的道路:投入宗教。
在沙特阿拉伯的吉达大学,本·拉登学习了经济学与商业管理,但在浓厚的伊斯兰氛围中,他接触到了极端的瓦哈比主义。这一宗教思想主张严格遵守古兰经和圣训,本·拉登深受其影响,甚至要求身边的人也遵循这些极端教义。他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偏向极端,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时常指责他人违反这些教义。
展开剩余78%毕业后,本·拉登回到家族企业工作,并逐渐积累了数亿美元的财富,成为沙特商界的重要人物。然而,逐渐感到这种资本主义生活无法满足他对宗教信仰的追求,他最终决定辞去家族企业的工作,彻底抛弃了商业的诱惑,投身于宗教事业。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这一事件激起了本·拉登强烈的愤怒,他认为这是对伊斯兰世界的亵渎,并将这一侵略视为必须对抗的敌人。于是,他决定前往阿富汗参与“圣战”,对抗苏联的入侵。在阿富汗,本·拉登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利用自己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组织了大量的志愿者加入战斗。他创建了一个名为“服务营”的组织,为前线的圣战士们提供后勤支援。随着战争的进行,这个组织逐渐发展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武装力量,成为“基地”组织的雏形。
1986年,本·拉登领导的游击队成功击败苏联军队,并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支持下,获得了大量武器和军事装备。随着“基地”组织的崛起,本·拉登将目标转向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2001年9月11日,“基地”组织策划并实施了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这也彻底激怒了美国,导致了美国对阿富汗的军事干预和塔利班政权的推翻。
尽管“基地”组织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逐渐衰退,本·拉登依旧逃亡于阿富汗的山区以及巴基斯坦的边境地带。他利用当地复杂的地理环境,多次成功躲避美军的追捕。最终,他选择了在巴基斯坦的亚伯特巴德藏匿。这个看似宁静的城市,为本·拉登提供了长达十年的隐匿时间。
在亚伯特巴德,本·拉登和他的第五任妻子阿玛尔以及几个孩子一起住在一座三层别墅内。为了避免被发现,他将别墅四周围上高墙,并拒绝与外界建立联系。他还安装了大量的监控设备,并聘请了保镖守卫,确保没有外界的威胁。而他自己则通过各种秘密渠道,继续远程指挥“基地”组织的活动,甚至策划了多次恐怖袭击。
然而,这种藏匿生活无法持续太久。2011年,美国情报部门通过多个渠道逐渐锁定了本·拉登的藏匿地点,并决定展开行动。经过紧张的准备,2011年5月1日,美军海豹突击队在深夜悄然抵达本·拉登的藏身之地。突击队员迅速破门而入,先是击毙了本·拉登的儿子哈立德,随后进入卧室时,本·拉登和他的妻子阿玛尔正在床上。本·拉登警觉地低声对妻子说:“别开灯,美国人来了。”然而,最终,突击队员还是成功突破了卧室的防线,将本·拉登击毙。
随后的搜捕行动中,美军在别墅中搜出了大量的电子设备,包括5台电脑、10个硬盘和大量的DVD光盘,其中包含本·拉登拍摄的个人影像,以及他的一些私人资料。美军还在现场找到了本·拉登的遗嘱,其中详细记录了他对家人和“基地”组织的遗愿。凌晨1点45分,海豹突击队将本·拉登的遗体带上直升机并迅速撤离现场,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升级。
本·拉登的死亡标志着“基地”组织核心力量的瓦解,全球反恐斗争也因此进入了新的阶段。美国民众在白宫外欢呼庆祝,认为这是对911事件受害者的正义回应,而总统奥巴马也在当天晚上发表讲话,宣告了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
发布于:天津市凯丰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